「2024-2025照顧產業回顧與展望論壇」高雄場登場

【記者張永漢/高雄報導】《ĀnkēCare創新照顧》雜誌於本月20日舉辦「2024-2025照顧產業回顧與展望論壇」高雄場,長照司於會中宣布,未來將推動出院返家照護、十分鐘照顧圈及居家服務分級制度等新策略。然而,民間團體指出,長照資源配置不均、醫療體系與長照機制脫節以及人力資源短缺,仍然是政策落實的主要挑戰。

#p2

長照產業發展走向 強化服務品質迎接挑戰

《創新照顧》總編輯高有智指出,隨著資本市場的介入,長照產業結構正逐步調整。青松健康上市標誌著長照企業進入IPO時代,未來產業將朝向資本化與連鎖經營模式發展,並引發產業整併發展。總編輯強調,2025年將是長照產業的重要轉折點,產業發展將朝向產業化、整合化、科技化、多元化與特色化,業者應及早調整經營策略,強化服務品質與技術創新,以迎接市場變革的挑戰。

長照3.0推動十分鐘照顧圈,建立社區型照護體系

長照司副司長吳希文表示,長照3.0將推動「十分鐘照顧圈」,目標為普及各類型的長照資源後,讓民眾可以在開車十分鐘的範圍內,就能夠獲得他們所需要的服務,鼓勵輕度失智個案使用社區據點,並強化日間照顧、小規機、C據點服務可及性。「出院返家照護計畫」也是政策重點,銜接長照服務需求,出院準備評估於出院前三天進行,並在出院後一週內銜接長照服務,並建立中介機構,協助出院後尚未準備好直接返家的長者,提供短期照護服務。

長照3.0發展仍須面對人力資源短缺挑戰。吳希文表示,衛福部計畫推動居家分級制度,讓不同級別的照顧人員負責不同類型的服務,提高人力利用效率。此外,政府將進一步放寬外籍照護人力政策,並與東南亞國家合作,培育長照專業人才,以補足台灣長照市場勞動力

預算分配與醫照銜接困境

高雄市議員鄭光峰指出,高雄市長照資源分配失衡,目前使用長照2.0服務者占50%、聘請外籍看護者占20%、機構住宿者占14%。然而,長照2.0服務的經費支出占比過高,機構與外籍看護資源配置僅占不足10%,影響整體長照體系的效能。他認為,隨著居家服務使用率達飽和,政策應重新審視機構與外籍看護於長照基金中的定位與資源調配。

在醫療與長照銜接方面,高雄市衛生局局長黃志中認為,目前醫療體系對於社區與家庭照護的認識仍不足,尤其醫師意見書品質參差不齊,影響長照ABC體系的運作。為改善此問題,高雄市已成立專家小組,致力於提升醫師意見書標準,以強化醫療與長照的銜接。

屏東縣長照處長陳桂敏分享屏東縣在醫療與長照整合的推動策略。他表示,屏東縣府已與12大專業團體合作,凝聚共識,將在住宿型機構將全面導入復能,確保長者獲得更完整的復能與健康管理。同時,日照中心將引入醫事服務,針對重複用藥與藥物交互作用問題,提升長者用藥安全。

資源分配不均 長照M型化發展

居盟理事長涂心寧分析,台灣居家服務市場雖持續擴展,但資源配置趨向M型化發展。2016年全台居服單位共186間,平均每家單位擁有47.9名照服員,服務263.2名顧客;至2023年,居服單位增至2002間,但平均規模縮減至25.6名照服員,服務167.5名顧客,顯示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影響經營效益。部分縣市(如花蓮)過半數居服單位為個人經營,未達經濟規模,影響服務品質穩定,如何讓居服產業穩定發展,避免影響服務品質,將是長照 3.0 的重要課題。

社照盟理事團體代表張竣傑表示,在推動十分鐘照顧圈前,應先檢視ABC體系是否穩固,A個管理人力流動率高,影響服務穩定性;B單位發展不均,小規模多機能、家庭托顧服務仍不足,難以支撐長照需求;C據點的資源配置也需檢討,目前89%接受預防及延緩失能服務的對象並非真正長照需求者,恐造成資源錯置。他強調,應強化A個案專業能力,真正發揮資源連結與長期追蹤的功能,而不只是行政作業,確保長照服務能有效運作。

長照機構全聯會副理事長林文雄指出,長照3.0應著重政策落實與資源均衡配置。機構內長者長期未獲足夠關注,建議復能服務應全面導入住宿型機構,提供物理與職能治療等專業服務。此外,長照機構護理人員流失率高,部分原因在於衛福部對醫療體系護理人員提供大小夜班津貼,導致住宿型機構難以留才,應考慮提供相應補助。針對智慧照護技術,政府應延長科技補助年限,確保業者能累積數據推動AI應用數據,推動AI技術應用於長照管理。

社福總盟理事長卓春英則強調,人力資源是長照體系的核心,政府應多管齊下提升人力供給。除引進國際人力外,應積極培訓台灣近60萬名新住民投入長照產業,充分發揮其語言、文化及社會適應優勢。此外,她建議政府應檢視C據點的使用效率,避免個案長期佔用資源,並可嘗試上午班與下午班制度,提高服務覆蓋率,並讓更多長者能獲得照顧服務。

長照3.0雖為提升台灣長照體系的重要政策方向,然而資源分配、醫療銜接及人力短缺等問題,仍需政府、地方與民間團體共同協力解決,方能確保長照產業永續發展,並提升長者的生活品質。

#p1

張永漢
106

新聞熱訊

聯絡我們
中華時報總社

社址:新北市三重區三和路三段170巷15號

02-29863178

高雄分社

社址:鳳山區中山東路136巷84號

0908328382 蕭小姐

x7875637@hotmail.com 社長投訴信箱

瀏覽人次:3032474
特派/ 記者/ 專欄

版權說明 Copyright © 2022 中華時報電子報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權所有
平台提供 南台灣產學聯合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