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永漢/台東報導】2024年11月27日-28日,「幸福台東農遊趣-媒體旅行業踩線團」活動於台東精彩展開,由台東縣農會推廣部主任楊素幸陪同高雄的媒體記者和台北地區旅行業者一行20人,深入關山鎮、成功池上鄉及鹿野地區及成功鎮等地區,參訪特色農業景點,體驗創新農業旅遊活動。
#p1
《關山鎮農會》「神喵報稻」彩繪稻田與米國學校
彩色稻田藝術:「神喵報稻」
關山鎮農會以彩色水稻創作的「神喵報稻」來歡迎遊客,靈感源自貓在東西方文化中的象徵意涵。這幅以稻田為畫布的藝術作品,將吉祥與靈性的意象融入自然環境,象徵著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彩繪稻田日前完成插秧,圖騰已逐漸浮現,預計元旦至農曆春節期間為最佳觀賞時期,農會熱情邀請遊客來感受這片「活的畫作」。
#p2
米國學校:體驗稻米文化的趣味之旅
關山鎮農會的米國學校是一座結合教育與體驗的綜合型休閒中心,設有水稻文物館、米雕教室及米食DIY教室。媒體團成員參與了蜂蠟蠟燭製作和老蘿蔔體驗,還在校長彭衍芳的介紹下,學習了稻穀加工成白米的完整過程,親手製作並攜帶兩瓶關山米作為伴手禮。
米國學校的活動寓教於樂,將台東的農業知識傳遞給每位訪客。
#p3
田媽媽餐廳:從田間到餐桌的美食饗宴
午餐安排在「田媽媽餐廳」,這裡以關山米為核心,採用當地當季食材,提供復古碗公餐及特色無菜單料理,呈現自然的原味與豐富的創意。用餐後,參與者還體驗了製米流程,親手包裝自己的關山米,將一份屬於自己的「農村記憶」帶回家。
#p4
《池上鄉農會》豆類創意料理與阿裕紅龍果園
池農豆之間:豆製料理展現在地風味
池上鄉農會輔導的「池農池上豆之間」,以非基因改造黃豆製作各類健康又創新的豆製品,包括豆花、豆包捲及麻油豆包米麵線等料理,既美味又富有地方特色。媒體團透過實地品嚐與製作,深刻感受到豆類文化的豐富內涵。
阿裕紅龍果園:多元體驗與自然堅持
阿裕紅龍果園是無農藥、無污染農業的典範。
園主阿裕(沈濟裕)熱情地為踩線團介紹紅龍果的栽種方式與文化故事,並帶領成員體驗採果、製作果醬與冰棒。火龍果的清甜滋味,結合農場堅持有機栽種的理念,成為旅遊的另一亮點。此外,園區還提供紅龍果花茶試飲,為旅客帶來身心靈的放鬆享受。
#p5
#p6
#p7
#p8
取自客家語的諧音-米開朗花園民宿
米開朗之名就是取自客家語的諧音,有稻米豐收之意。園區布置上,利 用了許多可再回收的資源,加上創意 後,重新賦予生命,讓人感受到處處是 藝術,處處皆驚喜。房間內主要為簡約 風格,每一間房又俏皮的以月份命名 之。
米開朗花園民宿內種植許多號稱天 堂之果的莎梨橄欖,帶領遊客將橄欖的 摘採、削皮、沖洗、醃漬等過程設計成 有趣的農遊體驗活動,讓遠道而來的客 人感受採摘橄欖的樂趣,並學習農產品 醃漬的方法,來到這裡不妨享受一場天堂之果醃漬體驗。
業者表示,米開朗花園民宿雖沒有華麗的設施,但在主人家的巧思布置下,燈光美、氣氛佳,營造出 溫馨舒適的氛圍。而房間前的走道上擺 放著木桌藤椅,讓人可以在此愜意的聊 聊天、數星星,感受一下鄉村風情的浪漫橄欖主要由美國夏威夷為發源地 ,橄欖果實有天堂之果的美譽,而在臺灣後山淨土的臺東池上,零汙染的環境 所孕育出來的橄欖果實,可說是果實界的綠寶石,園區總共有 6 0 棵橄欖樹, 我們將橄欖世界莎梨橄欖醃漬體驗活動 踏進米開朗的果園,探索橄欖的神秘故 事,並且用您的雙手親自感受池上綠寶石的溫度。
#p17
《鹿野地區農會》萌力玉米兄妹與農特產品深度體驗
鹿野玉米兄妹公仔亮相:活力與甜美的象徵
鹿野農會以當地盛產的金黃玉米為靈感,推出萌力十足的玉米兄妹公仔,象徵鹿野地區的農業驕傲與文化活力。
這對公仔圓潤可愛的造型,搭配笑盈盈的臉龐,猶如從田野間採摘出的甜美禮物,吸引無數目光,也展現出農村的青春氣息。
#p9
農特產品體驗:品味農村手作的樂趣
鹿野農會的農特產品體驗,成員們分組參加了樹豆茶包製作、紅烏龍茶封印及好醋多體驗等活動。這些DIY體驗讓參與者從手作中學習農產品的多樣化利用方式,並深刻體會到當地農業文化的用心與細緻。
#p11
活動亮點與意義
本次「幸福台東農遊趣」於11月26日至28日由台東縣農會結合創新農業與旅遊、媒體舉行3天2夜農業深度之旅,期盼通過媒體的推廣,進一步強化台東農業旅遊品牌的知名度。
踩線團成員特別感謝台東縣農會推廣部主任楊素幸及台二藝工坊有限公司王錦成、王惠娥及工作幹部三天來全程陪同與服務,讓大家深刻體驗了關山米的文化、池上豆製品的創意及鹿野玉米的萌力,這不僅是一次視覺與味覺的享受,更是一場對農村生活的全面探索。
透過這次活動,台東縣農會不僅推廣了地方特色,更促進了農業與旅遊業的結合,為台東打造出一條連結自然、人文與美食的永續旅遊路徑。未來,期待有更多的遊客深入這片土地,感受幸福台東的獨特魅力。
(圖文/張永漢)
#p10
#p13
#p14
#p15
#p18
#p19
版權說明
Copyright © 2022 中華時報電子報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權所有
平台提供 南台灣產學聯合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