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朱國維/綜合報導】歷經三年跨國合作與文化辨識,瑞典國家世界文化博物館珍藏的48件百年排灣族文物,於今(17)日午後正式返抵台灣,重回屏東縣獅子鄉排灣族人手中。這批文物見證部落歷史與記憶的流轉,如今重回原鄉,不只是歷史的回歸,更象徵族人文化身分的再確認。獅子鄉長朱宏恩動容表示,這場跨越時空的返鄉,如同與久別親人重逢,即便隔著時代,也能感受到血脈深處的連結。
該批文物是在今日上午6時45分抵達桃園機場,鄉長朱宏恩親往接機,目睹屬於族人的文物回到台灣時;他說,眼淚奪眶而出,一百年了,終於看到「親人」了。
48件文物,經過報關與驗證手續後,由朱宏恩親白與瑞典文物博物館代表蘇菲亞,押車於下午4時50分抵達獅子鄉公所,鄉公所於文物陳列館舉辦「文物返鄉迎接儀式」,由朱宏恩及部落耆老接待,由牧師族語禱聲、青年樂舞與持獵槍的三位勇士,象徵寧可以生命來守護文物的心境,共同迎接歷史性的一刻。
該批返鄉文物包含雕刻品、頭飾、服飾與生活器具等,為20世紀初期外籍人士來臺期間蒐藏、並後來典藏於瑞典之文物,於本次返還計畫中經確認可能來自屏東地區排灣族群,特別有許多物件的採集地來南排灣的各社群文物。
迎接儀式於15時30分展開,由楓林長老教會童俊花牧師以族語進行祈福,為文物回家之路帶來信仰與祝福。緊接著,由草埔青年會帶來象徵文化延續的傳統樂舞展演,展現當代青年對族群記憶的承接與回應。朱宏恩鄉長強調:「這是文化回家的開始,也是我們重新認識自己的一次機會。」
朱宏恩說,獅了鄉作為百年文物展覽的主辦地,全體族人感到榮幸,這不是一次展覽,而是透過這次的文化行動,讓部落的耆老能再次與文物與文化對話,讓年輕人能真正理解自己生長與血緣傳承的地方。
鄉公所表示,此次迎接不僅標誌文物正式返抵原鄉,也為即將於10月初舉行的《Kicacepeliw 從海那邊‧歡迎回家——瑞典國家世界文化博物館典藏排灣族百年文物重返獅子鄉特展》揭開序幕。展覽將透過實體展出、導覽教育與影像紀錄,持續深化文物與當代部落之間的對話與共鳴。
版權說明
Copyright © 2022 中華時報電子報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權所有
平台提供 南台灣產學聯合辦公室